成品油零售市场现状
成品油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商品,从1950年至1985年的30多年里,一直是由原商业部统购统销。经营业务的重点主要是批发、实行三级批发体制和“三固定”(固定批发环节、固定供应范围、固定倒扣率),作为零售环节的加油站数量很少。我国加油站快速增加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2年国内零售市场试验性开放,成品油价格实行“双轨制”以后,由于经营成品油批零差价大、利润丰厚,国内社会各业和各种经济成份纷纷涉足加油站,数量急剧增加。从此,审批、兴建加油站成为社会各业追逐的利润增长点。到目前为止,社会各业加油站数量约占社会总量的一半左右,其中一些经营管理比较规范的加油站加入到了两大集团特许加油站体系,成为特许加油站。在此期间,国外几大石油公司也以各种方式进入国内市场。
到2010年底,全国加油站总量达到9万多家。其中,中石油自营及特许加油站占全国加油站总数近两成;中石化自营及特许加油站数量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1/3左右;其他国有、民营、外资加油站约占全国加油站总数的50%。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外资企业加快进入,我国加油站行业呈现国企、民企、外企“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 全球经济呈现一体化趋势,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全球性跨国公司的重组及全球战略的变化,加之这些公司在成品油分销业务上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国际油市的动荡不安,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国内成品油销售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审视国内成品油市场环境,一个微妙的变化日益清晰,那就是作为成品油销售最前端的加油站被推到了市场最前沿。作为石油工业链条中的重要一环,加油站行业同样维系着国民经济命脉。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作为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对成品油经营销售单位的长期健康赋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而在大变革来临之前,规划好整个行业的发展走向,绘制其发展蓝图,将有利于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有利于建立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销售服务网络体系,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步入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为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 为加强成品油市场监督管理,规范成品油经营行为,维护成品油市场秩序,保护成品油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国务院令第412号)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商务部于2006年12月4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6第23号文发布了《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 面对着开放的成品油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为贯彻执行国家对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的要求,根据陕西省成品油发展规划,富平县雷古坊在现在没有加油站的情况下,决定选择周边环境优越、交通运输车辆繁多地段新建加油站。
加油站的发展趋势
我国加油站的发展会经历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所走过的路程,即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加油站的数量不断增多,到一定的程度进入整合阶段,加油站开始数量减少但管理增强,然后随着汽车工业、交通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加油站数量再逐步增加,中国加油站数量在2020年将会在18万个左右。从加油站管理特点来看,具有以下五种发展趋势: 首先,加油站将多元化经营。随着油品销售利润的逐年降低,便利店物品的销售比重将增加。另外,其他增值服务如洗车、修车、汽车配件、咨询等服务。 其次,加油站的规模两极分化。城区内的加油站因为用地成本高,规模较小。地下油罐和加油机数量少,为了满足较多加油的人流,加油站往往实行一机多枪,同时也更注重环保和安全。液位仪、潜油泵、油气回收装置等设备都将快速地在这些油站推广。而高速公路加油站逐步发展成大型的服务社区。油站规模大、销量大,并提供丰富而完善的多种经营。由于路途远,更注重配送和管理的效率。各种新技术,以及远程管理将在这些油站收到良好的效益。 第三,加油站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以适应高效运营的需要。美国加油站一般拥有 POS /BOS、读卡机、液位仪、条码机、无线电波甄别器、洗车机等。随着中国加油站的不断发展,这些先进的设备将越来越多并以更快的速度引进加油站系统。 第四,网络化的管理和远程集中管理。因为考虑到分散在各加油站的后台系统维护,升级换代成本高昂,以及远程虚拟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加油站远程集中管理开始替代目前的油站后台管理系统,集中所有终端销售和油品库存数据远程传送至零售公司总部的监管中心对加油站进行集中管理。油站通过互联网接入进行单站的管理。 最后,随着油品零售业的发展,最最重要的趋势将是从损耗管理到优化和网络化的配送管理。届时,油品库存优化,进油的决策优化,配送和运输的优化管理,配送管理的应用等方面的管理将更加精细。 目 录 1 总 论. - 1 - 1.1 项目概要. - 1 -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2 - 1.3 可行性报告编制原则. - 3 - 1.4 报告研究的范围. - 4 - 1.5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 4 - 1.6 结论及建议. - 5 - 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 6 - 2.1 项目建设背景. - 6 -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7 - 3 市场分析. - 9 - 3.1 成品油零售市场现状. - 9 - 3.2 加油站的发展趋势. - 11 - 3.2 市场需求预测. - 12 - 4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15 - 4.1 建设规模. - 15 - 4.2 产品方案. - 16 - 4.3 建设内容. - 16 - 5 站址选择及建设条件. - 18 - 5.1 站址地理位置. - 18 - 5.2 项目区概况. - 18 - 6 技术及工程方案. - 21 - 6.1 工艺简述. - 21 - 6.2 工艺流程图. - 21 - 6.3 设备选择. - 22 - 6.4 设计说明. - 22 - 6.5 建筑方案. - 24 - 6.6 油料的供应. - 26 - 7 总平面布置及公用工程. - 28 - 7.1 总图运输. - 28 - 7.2 公用工程. - 28 - 8 节能措施. - 32 - 8.1 设计依据. - 32 - 8.2 设计原则. - 32 - 8.3 总图布置. - 32 - 8.4 建筑节能. - 32 - 8.5 给排水节能. - 34 - 8.6 电气节能. - 34 - 8.7 能耗指标. - 35 - 9 劳动安全卫生. - 37 - 9.1 设计依据及设计采用的标准、规范. - 37 - 9.2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37 - 9.3 重大危险源辨识. - 43 - 9.4 劳动保护措施. - 44 - 9.5 安全经营、职业卫生对策措施. - 44 - 9.6 防范措施的预期效果. - 46 - 10 消防. - 47 - 10.1 设计依据. - 47 - 10.2 建筑物消防总平面布置. - 47 - 10.3 设计原则. - 47 - 10.4 主要防范措施. - 48 - 10.5 预期效果. - 48 - 11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 49 - 11.1 项目建设期管理组织. - 49 - 11.2 项目建设期管理. - 49 - 11.3工作制度. - 49 - 11.4 劳动定员. - 49 - 12 项目实施进度. - 51 - 12.1 项目实施进度. - 51 - 12.2 项目计划进度表. - 51 - 13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52 - 13.1 投资估算. - 52 - 13.2 资金筹措. - 54 - 14 财务分析与评价. - 55 - 14.1 评价依据及方法. - 55 - 14.2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 55 - 14.3 营业收入及总成本费用估算. - 56 - 14.4 利润总额估算. - 59 - 14.5 盈亏平衡分析. - 59 - 14.6 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60 - 14.7 敏感性分析. - 60 - 14.8 财务评价. - 62 - 15 招标投标管理. - 75 - 15.1 编制依据. - 75 - 15.2 招标方案. - 75 - 15.3 招标应遵循的原则. - 76 - 15.4 评标要点. - 77 - 16 综合效益分析. - 78 - 16.1 综合效益分析. - 78 - 16.2 综合适应性分析. - 78 - 17 结论与建议. - 79 - 17.1 研究结论. - 79 - 17.2 建议. - 79 -